当前位置:元婴揭秘 > 世界之最 >

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

时间:2021-11-15 10:11作者:秩名

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
最早把秦俑消息发布到海外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 1978年4月号上题为《秦始皇帝大军——中国令人难以置信 的考古发现》一文中写道: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 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了热泪,如同每 一个面对伟大艺术品的人D这些塑像一件件栩栩如生……如 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我们 在此处所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在不到三里远的 地方才是坟墓的本身和历史的源头。也许就在那巨大的坟墓 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 瑰丽辉煌的宝藏……”

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摩索斯国王陵墓,位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罗得岛的太阳神 巨像,今土耳其境内的以弗索斯月亮女神庙,埃及港口的亚历 山大大灯塔曾被历史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迹。

2000年后的今天,除了金字塔以外,其他六大奇迹早已 被历史冲刷得几乎不存在了,,这时,惟有秦俑从地下又重新 站立了起来。它就是二千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空前绝后的历 史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东方的中国。

以考古学家身份髙度评价秦俑价值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 二世,当她下到秦俑坑时,激动地说:“我搞了几十年考古,也 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震惊人心的 场面Z

丹麦首相安高.约思森看后评价广秦俑而H各不相同,真 是到了神的地步。”

罗马尼亚前国防部部长斯坦库?列斯库先生则说:“埃及 金字塔很伟大,但它是一个粗犷的劳动/而秦兵马俑每一件都 是精美的艺术品。”

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参观后感叹:“作为联合国的 秘书长,我希望所有的军队,都像西安的兵马俑一样。”

(i)千古一帝秦始皇。 '

秦始皇,名蠃政,公元前259年出生,13岁即位。按照秦 国制度,他在23岁吋举行成年加冕典礼,开始亲理国事。从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位铁腕人物以10年吋间统 一中国,公元前210年7月病逝于出巡途中,终年50岁。

关于这位皇帝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 休的话题。然而,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极 为深远影响的罕见人物。他开创了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 中yang集权封建专制政治体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因为“皇帝”这一名称是由他发明,并沿袭使用到20世纪初 的。

秦始皇身材高大,大腹便便,鼻梁高耸,嘴唇肥厚,细长的 眼睛闪烁着阴鸷的目光,骄傲的胸脯像猛禽般隆起,说话声音 嘶哑而尖锐。他思想锐敏,行为果决,好大喜功,精于权术,同 时残忍暴戾,冷酷无情,刚愎自用,奢靡无度。他的一生在血 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中渡过,满足狂热的征服欲望成为他生活 的第一需要,而这种征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野蛮的杀戮。 东征西杀的不断成功养成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至于每次成功 需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他从来不屑一顾,至高无上的地位 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使得他十分孤独^他没有朋友,甚至没有 心腹,因为对心腹也须有足够的信任,而他对任何人都谈不上 信任。如果要讲信任,他只信任自己。他病态地坚信,他在一 切方面都具备超人的天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理 所当然的D另一方面,他确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之一。从不顾颠簸劳顿,五次巡游天下外,即使身在朝廷,他 也躬亲文墨,五分巨细,白天审理案件,夜间批阅文书。他为 自己规定了工作定额,每天批阅60千克文书,常常为此工作 到深夜。
(2)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现西安市临潼区)晏 寨公社(现晏寨乡)西杨村的几位村民在村南一片柿子林中打 井抗旱。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窿。挖开窟窿后, 他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东西,村民们有些丧气,以为挖到了古 人的砖瓦窖。他们继续往下挖瓦罐”变成了像一个人的脖 腔,之后便是身子、胳膊、腿、铜兵器、砖头等,他们紧张起来, 以为挖到了“瓦爷庙”(神庙h挖出的东西是“瓦神爷”。“瓦神 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原来,这里的村民祖辈相 传地底深处有“瓦神爷”,它深居地下,行踪诡秘,从不轻易露 面,然后谁一旦遇见,便会带来不祥,比方说,好端端正在打 井,本来已渐渐出水,忽然遇上“瓦神爷”,顿时井底干涸,只好 自认倒霉。所以、老实忠厚的村民们总是遵循长辈告诫:倘若 打井,掘墓时碰上“瓦神爷”,最好悄悄挪个地方,千万不敢声 张,免得再惹祸殃,于是,整个村子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此事来。 晚上,村里一些上了年纪,思想上有点迷信的人,怕得罪了这 些“瓦神爷'三五成群来烧香叩头,祈求“瓦神爷”不要降罪于 村民。

其实,早在这次发现以前,秦俑已经多次向人们传递了他们存在的信息。因为在后来对俑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几十座墓葬,其中就或多或少地发现有兵马俑碎片。而在20世纪30、40和60年代,西杨村附近还出土了 4个跪坐俑,但它们有的被视如草芥,有的被当作神像,有的虽被视为文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次发现却非同往常,它翻开了秦陵史上新的一页;这一天,也成了秦俑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西杨村的村民们面对“瓦神爷”不知所措的时候,晏塞公社水保员房村民来了,他是来检查打井情况的,当他听说挖到五米多深还不见水时,他来到了井边,仔细察看现场和从并中挖出的秦砖及“瓦神爷”后,凭着自己的文物知识,他让村民们立即停止打井井向县文化馆报告了此事。县文化馆王进成馆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带领文物专干赵康民、丁耀祖骑自行车来到了西杨村o在临潼这块风水宝地,他们接触了许多的文物,但像这样真人一般大的陶俑却还是第一次碰到。它们是哪朝哪代的?用来千什么的?王进成他们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隐隐约约觉得,这么高大的陶俑决非等闲之辈,很可能是极富价值的国宝,应该赶紧收集起来!但是,井边周围一片狼藉,附近到处都是陶俑残片,井底下的秦

砖也被村民们挖光了,拿到家里。有人巳把铜箭头、铜弩机当作废铜卖掉,有的村民们还把比较完好的陶俑头支起来,戴上个破草帽放在庄稼地里吓唬麻雀,三人看到了这些倩况立即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向村民们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动员村民们把井下出土的文物拿出来。赵康民取出一叠麻纸,把井下出土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全部包扎起来,放在自行车上。接着他又到三任、晏寨供销社将村民卖掉的铜箭头等文物收缴回来。临离开西杨村前,他又嘱咐村民们用箩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土全部筛一遍,然后将每块碎片都 收集起来连同铜簇等一并送交县文化馆。

按理说,临潼县文化馆应该将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向上 级汇报,但舀时出于各种原因,他们隐瞒了这件事,只由赵康 民在文化馆的一角悄悄进行修复从严格意义上说,赵康民 应是秦始皇兵马俑最初的发现者,

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介人,赵康民的修复工 作还会进行多久,可怜的陶俑还要在黑暗的角落里呆多长时 间。6月的一天,在新华社工作的记者蔺安稳从北京回家;回 潼探亲。当他得知西杨村村民打井挖出“瓦神爷”后,急忙到 县文化馆观看正在修复中的秦俑,井向赵康民进行了采访,还 到西杨村打井工地进行现场观察,很快写出一篇题为《秦始皇 陵出土-批秦代武士俑》的重要情况反映。他将此文交给了 《人民日报》编辑部。随后编辑部将该文编发在专供中yang领导 传阅的《情况汇编》上,这是羌于秦俑发现的第一 ?次内部报道。 这篇稿子印发后,立即引起中yang领导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 总理的李先念,对这一罕见的重要文物发现十分重视,作了如 下批示:

“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 护好这一重点文物J

随着蔺iii者的文章面世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批示,秦俑从 此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和了解,揭开了掩盖它二千二百多年的 面纱从地下走了出来。


(3)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壮观的挖掘。

1974年7月15日,始皇陵秦俑考古发掘队首批队员一 行四人,告别十一朝古都西安,来到风景优美的骊山北麓。他 们一到西杨村,也顾不得休息,就立刻赶到柿树园,开始了紧 张的工作,首先是对已暴露的遗迹遗物进行登记、绘图和照 相,接着就开始了新的发掘。据他们多年的考古经验,既然这 是个殉葬坑,面积就不会有多大,正如队长袁仲一后来在一本 书中所写的:“当时大家做梦也没有想到俑坑的规摸会如此的 巨大,认为十天半月就发掘完了。”既认为十天半月就会发掘 完毕,他们离开西安时只带了儿件更换的衣服,住就在生产队 的场房里,吃则是在农民家里轮流吃饭,总之,考古队员们压 根就没做长期工作的打算。谁知十天半月过去了,别说发掘 完毕,就连俑坑的边也没有摸着。

从8月1日开始,考古队兵分两路,一路的主要任务就是 寻找俑坑的边沿。他们拟定了以打井发现处为基点,以十字 交叉法和梅花点形式逐步扩散的方案,于是,沿着发掘方位, 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每隔3米就用探铲打一个探孔。这种探 铲最早是盗墓者的主要工具,后经过改进就成了考古工作人 员的利器。它可以在地上打孔,并将土层及泥土里的掺杂物 携带到地面,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据此就能判断地下遗存的 状况。探铲慢慢地向西移动着,它告诉人们距离打井处50米 的地方有俑,距离100米的地方还是有俑。

近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在距井口以西二百多米的地方找到了俑坑的西边,而北边也在距井口六百多米的地方发现了。 现在他们可以准确地告诉大家了:这个埋藏地下多年的宝藏 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6米,总面积达到 14260平方米!

在考古队一路进行钻探的同时,另一路则继续向南、北、 西三面扩方发掘。由于稍后发掘的都是武士俑,考古人员有 些习以为常了,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一摊,工地上一片平静。就 在这时,一个足以打破这种平静的发现又出现了。这是一组 车马,四匹陶马齐头井立,虽然马身上的金、铜、石等马具装饰 均已脱落或被扰动,但依然显示出雄纠纠纵横沙场的姿势。 马后驾车一辆,只可惜已被焚毁,仅留下车辕、车厢的木炭遗 迹。尽管如此,考古队员的情绪还是为之大振,他们期望发现 更多新的遗物遗迹。而不久,他们就如愿以偿。那是一柄长 近1米的青锏剑,它静静地躺在泥土中,好像一直在等待着人 们来发现它D当考古队员将其轻轻拿起并拭去其上的泥土 时,它立刻显出银白色的剑身,发出一道耀眼的寒光,二千多 年泥水的侵蚀并没有掩盖住它曾经的风采,不仅光亮如新,而 且十分锋利。它出土后不久,考古队员张占民就别出心裁,做 了一个相当有趣的试验。他将一叠纸铺在桌面上,而后用剑 从上面轻轻划过,不料这轻轻的一划竟把19张纸斩成两截。 后经光谱和化学分析,其主要成份为铜锡合金,另外还有微量 的镍、锏、硅、钴等元素。尤令人惊奇的是剑身表面还有一层 含铬化合物氧化层,这表明秦剑已作了铬盐氧化处理,以铬盐氧化法处理兵器表面可防腐蚀,这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 亦有发现,由此可见,我国至少在秦汉时代就已掌握了这一 工艺。但究竟当时的工匠们是如何进行化学镀铬的,对我们 现在的研究人员来说还是个谜。

陶俑、陶马,各种青铜武器如剑、戟、戈、矛、弯刀、铍等等 出土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D西北大学历史 系考古专业的几十名学生也在刘士莪教授的带领下闻讯赶 来,发掘进度明显加快。不久发掘面积已达六百多平方米,至 此俑坑东端已全部揭开,共发掘出高大的陶质武士俑五百余 件,驾有战车的大型陶马24件,实用铜兵器及金、铜、石等饰 品七千余件,以及大量的建筑遗迹。而在众多的青铜兵器中, 有几件戟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上面铸有“寺工”、“三年相邦吕 不韦造……”、“四年相邦吕不韦造……”等铭文,这些正是考 古人员苦苦寻找的东西^俑坑发现以来,虽然考古专家早已 作出了“可能是秦代一个遗迹”的结论,而且后来的种种发现 甚至可以表明它就是秦代的遗迹无疑,但仍然缺乏真凭实据。 秦俑队的考古人员一直思考的是它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现 在,他们从短短的铭文中找到了答案一俑坑就是秦始皇的 殉葬坑!为了摸清整个俑坑埋藏的内涵,考古队又在坑的西 端和中间开了四个试掘方,发现了 58件陶质武士俑。从已发 掘的兵马俑的排列密度可以推知坑中大约有陶俑、陶马六千 余件,实用青铜兵器数万件。

奇迹,真是奇迹! 1975年7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掘的消息,这一巨大考古发现,顿时引了国内 外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正当人们为这一发现兴奋不已的时候,有幸出土的 陶俑陶马却面临着新的不幸:草草搭起的简陋的工棚根本无 法阻挡风雨的侵蚀和日光的曝晒,俑身上残留的彩绘很快剥 落,珍贵的车迹荡然无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兵马俑,并向世 人展示其威武之姿,国家同意了聂荣臻元帅的动议,决定拨巨 款在俑坑上面建筑遗迹展览大厅,成立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 馆。1975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专程来到陕西,传 达了国务院关于建馆的决定,并要求考古队进一步落实俑坑 的四界和内部陶俑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博物馆的基建工程和 今后俑坑的全面发掘提供比较确切的资料。为此,考古队在 第一次初探和试掘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次复探和试掘,结 果两次探测所获资料相符马上就要施工了,怎么处理这些 已出土的陶俑陶马呢?搬到仓库里?有种种不便!放在原地. 不动?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施工时又难免不受损害。最后大 家达成一致意见——回填。1976年元月,当修建秦俑馆的人 员陆续进人工地开始紧张施工的时候,所有试掘的部分又重 新被土掩盖了起来。不过,这次掩盖与二千多年深藏地下相 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因为不久它们就会再次出头露面。

秦俑馆的主体工程历时两年,至1978年4月建成。这是 一个恢宏壮阔的拱形大厅,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高 22米,总面积达16100平方米,钯俑坑全部罩在其中。伴随着展览大厅的竣工,俑坑的正式发掘也提到日程上 来,鉴于遗迹的面积大,考古队决定采用大探方发掘法发掘, 他们大胆创新,将整个俑坑划分为27个方,每方20米X 20 米,这大大超出了一般探方5米x 5米或10米x 10米的常规 面积。方划好了,方号牌也竖起来了,现在摆在发掘人员面前 的是一层厚厚的砂石泥土,它们全是画山山洪冲下来的堆积 物,不含遗迹遗物,把它们清理出去却不是个小问题,因为据 钻探提供的数据分析,地表以下深1.4米之内都在此之列。 仅仅依靠考古队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当地的驻军 赶来了,当地的农民也赶来了,锹头举起来,镐头扬起来,铁锨 挥舞起来,地排车滚动起来,机动翻斗车辆也在工地上日夜奔 忙……春去春来,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最终揭去了稷盖在 俑坑上面厚厚的砂土。1979年5月,考古队开始从俑坑东端 进行详细的清理发掘。

填土一层层被清理,出土的文物也随之越来越多,一会儿 发现一把剑,一会儿又发现一件长戟;这里发现陶俑身上有鲜 艳的彩绘,那里又发现漂亮的马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颜色 要保护,破碎的陶俑要修复,又要照相、记录、绘图,还得为重 要的文物编上号,贴上标签,提取人库……一切都有条不紊按 部就班地进行着,俑坑的形制也逐渐明朗起来。

这是一个大型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它和地表建筑一样, 也以木料为主构材,木料均为质地坚实的粗大松桕木。修建 时可能先挖斜坡门道和土圹o该俑坑东端有五个斜坡门道,
考古人员发现上面有清晰的车轮遗迹,可见是工匠们用来往 地下运输东西的。用完后,门道均用密排的立木封堵,立木外 贴席一层,然后夯土将整个门道填实。土圹底部则先填上土, 逐层夯筑,作为地基,并以条砖墁铺。坑两端各留一条南北长 约六十米,东西宽约三点五米的长廊,两长廊之间夯筑10道 东西向的黄土隔墙,10道隔墙与南北边壁一起形成11条过 洞,而后在坑的边壁及隔墙两侧按一定的间距排列木柱。木 柱下端置于地袱上,上端则承托枋木,从而构成井口枋形的框 架,框架上密排棚木,棚木再铺上一层席子,席上覆盖土层再 经夯实而成。俑坑上部的建筑因火焚早已塌陷,并将陶俑大 部分压碎。不过位置未动,均可复原。由此可以看出:兵马俑 就陈列在11个过洞和两条长廊里,并形成一个庞大严整的地 下军阵。东边长廊里,共有俑210件,除去南北两端分别为面 南面北的6件俑外,剩余的204件排成面朝东方的3列横队, 每列68件,且每列横队的左右两端各有1件头戴长冠的军吏 俑。该部分陶俑只有3件甲俑,其余皆为不穿铠甲的袍俑,他 们皆穿轻便短褐,腿扎行膝,足蹬薄底浅帮黑履,头上免盔束 发,所持兵器以远射武器为主,是军阵的前锋。紧接3列横队 之后的是11个过洞中的兵马俑,它们的前段多为袍俑,后段 多为甲俑,并以第6个过洞的步兵俑为中心轴线,按战车一步 兵一战车一战车一步兵的方式排列。中间面朝东方的38路 纵队是军队的主力,多持长兵器,左右两边各一列分别为,面北的横队,当为军阵的侧翼,亦多持弓弩等远射武器;俑坑的最西端还发现有一排面西而立的武士俑,是军阵的后卫。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进行的战争中就有方阵、圆阵、锥行之 阵、雁行之阵等各种类型的军阵出现,从上述兵马俑的排列来 看,它有锋有后,且锋轻后重,陈列密集,十分符合古代兵书中 对方阵排列的要求,是一个气势宏伟、坚如磐石的大型方阵。 从军阵的武器装备来看,弓弩在前,剑戈在后,弓弩为表,戟盾 为里,长短相杂,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这种军阵极可能在秦 灭六国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f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利 器。

前面说过,这个最先发现的俑坑,其正式发掘娃在秦俑馆 展览大厅竣工之后才开始,而当修建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的时 候,秦俑考古队又开始了新的勘探^ 1976年4月,在最早发 现的俑坑东端北侧约20米处,又发现了一座俑坑。于是,西 杨村民发现的就被定为一号坑,新探出的就成了二号坑。不 久,在一号坑西端北侧约二十五米处又探出了三号坑,而在 二、三号坑之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未建成的四号俑坑。

从1976年秋到1977年底,考古人员对二、三号坑先后进 行了试掘,发现二号坑与一号坑相比,不论建筑形式还是兵马 俑的排列形式都显得更为复杂。二号坑平面大体呈曲尺形, 东西两边各有三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一个斜坡门道,总面积约 六千平方米。它很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边一部分面 积约为一千零五十平方米,其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长廊, 中间为6条东西向过洞。这一部分出土了 334个武士俑,共同组成了一个颇有特色的小型方阵。方阵的中心是8路面东 的蹲跪式武士俑,每路20件,共160件。他们身披铠甲,左腿 支起,右膝着地,身略向左转,双目向左前方平视,两手则在右 侧作握弓状,其附近还有铜镞及木弓的遗迹,两相参照,他们 当是弓箭手。方阵的四周又与中心不同,武士俑多面东侧身 而立,左腿微拱,右腿后绷,双足一纵一横,成丁字形。左臂向 左侧伸张,四指并拢,掌心向下,右臂曲至胸前^手掌伸开,掌 心向内,双目凝视左前方,菇标准的持弩射击的姿势。

用弩大跫装备军队,大概始于舂秋时期的楚国,各国军队 都普及时,巳到了战国时期。弩和弓一样都是一种远射武器, 但二者的威力却大不相同D当弩张开后,由于弩有牙,弦可以 挂在上面,所以不像张弓那样总要用手臂用力拉着弦,这样, 就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腊准,命中率较高。另外,弩除了有像张 弓-样依靠臂力的臂张弩T还有用脚蹬的蹶张弩,可以加大射 击力量,使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很早就 注意到弩的威力,他说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 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势也。”他还说, “厄则多其弩”,即当遇到两边高峻的狭窄地形时,应该多使用 弩。弩威力虽大,但弩张迟,临敌不过三发,射击频率远不如 弓。那么如何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弩的作用,又能使矢 注不绝呢?上述二号坑的这个小方阵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 题。它采用弩表弓扭的布阵方式,弩兵与弓箭手相互配合,一 立一跪,迭次射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弓弩的作用,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号坑的西部从南到北共有14个过洞,又可分为三个单 元。第一单元为1?S过洞,其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长 廊。这里出土的全楚驷马战车,车为木质,巳被焚毁,但前面 驾车的四匹与真马大小相仿佛的陶马依然昂首喷鼻,攒蹄欲 行,威风凛凜。车后还一字排列着御手一人,似在紧控马辔; 甲士二人,均手持长兵器。像这样的战车,该单元共有64乘, 排成8列,每列8乘,共同组成一个战车方阵。

说起战车,它曾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 作用,其形制大致是单辕、双轮、方形车厢和长毂。辕前端横 置车衡,衡上缚轭,用来驾马。古战车的计量单位叫乘,一乘 即指四马一车,车上一般有乘员三人,为车右(戎右)、御手和 将帅,其位置,《文献通考+车战》谓为御手在左,车右在右,将 帅居中。但秦俑一、二号坑中所展示的情况与此并不全然相 同,除车右位置在右较固定外,御手在中、将帅居左的情况也 不少见。最初战车后面都跟随徒兵,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 了不跟徒兵的战车。秦代大概这两种状况是并存的,因为一 号坑出土的战车后面都跟随徒兵,而二号坑的战车方阵中只 有乘员。在殷周时期,战车可谓先进军事装备技术的代表。 依靠畜力驾驶,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车上乘员的武器,尤其 是青铜武器和防护装备发挥出最大威力;战车上又可以设置 旗鼓等指挥用具,便于战斗的联络和指挥。

但毋腌置疑,战车本身又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且不说车体笨重,难以适应山地作战,即使在平原地带,也很难做到 临阵变换队形。兼以车上配备的弓箭射程有限,很难做纵深 配置,无法采用纵队的队形战斗,通常只能采用一线横列作 战,即双方都排成横队,互相向对方靠近,首先用弓矢对射, 接着待战车逼近了进行格斗,但受战车结构的影响,格斗只有 在两车相交错时才能进行,而早格斗的兵器必须是长兵器,否 则,根本无法触及到敌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战车渐渐退出了 历史舞台,以骑兵、步兵为主的军队编制渐渐取代了以战车为 主的编制。不过,这个取代的过程又是极其缓慢的,甚至到了 秦代,战车在军队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在兵俑坑中看 到的情况不正是如此吗?但毕竟,战车已是历史的弃儿,独立 的步兵正大规模地活跃在战场,一个新的兵种——骑兵也渐 渐崭露出头角D 二号坑西部第二单元即9L1过洞就有骑兵 的鞍马八匹,它与19乘战车、264件徒兵俑共同组成一个长 方形车阵? 19乘战车排成三路纵队,车后均多多少少地跟随 有徒兵,骑兵殿后,以补车阵行动不便之缺。西部第三单元 (12?14过洞)更是一个长方形骑兵阵,它包括108件鞍马和 6乘战车。

一谈到骑兵,我们就自然地想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壮 举。如果说武灵王不是最早,那至少也是较早地看出了骑兵 在战争中的优势。这位具有先见之明和忧患意识的国君为实 现“序往古之勋”的愿望,下定决心要将胡服骑射付诸行动,理 所当然,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绝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被所谓“蛮夷”仿效的模式,而绝少有勇气返过来向“蛮夷” 学习些什么。但赵武灵王最终还是力排众议,让士兵们脱下 博带宽袍,换上窄袖衣衫,训练骑兵射箭,从而产生了中原最 早的骑兵。骑兵日渐发展壮大,以其迅猛之姿在疆场上纵横 驰骋。但在战车还没有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步兵又巳迅速崛 起的情况下,骑兵并不是战场上的主力军,而是作为一种机动 力量出现。即以二号坑西部第三单元的骑兵阵为例,虽有鞍 马108骑,但列阵时仍以车居前,以骑居后,这正符合兵书所 言以车为正。以骑为奇的列阵方式以骑兵配合其他兵种作 战,主要在于骑兵机动性大,“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人无 间”,便于离合、集敢,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二号坑出土的 骑兵的陶马都雕塑有鞍鞯,衔辔齐全,只是两侧尚无马镫,可 见秦时的鞍马是没有马镫的,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骑兵作用 的发挥,也使得当时的骑兵只有在配合其他兵种作战中才能 发挥较大的作用。 '

综上所述,二号坑展示给我们的是四个不同的小方阵,它 们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勾连,共同构成一个大型的曲尺型军 阵。它以持弓弩的徒兵居前为锋,战车和骑兵分列左右为翼, 车徒结合的长方形军阵居中为主,一旦遭遇敌军,则视作战环 境之具体情况,“易(平原地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峻)则多 其骑,厄(两旁高峻的狭窄的地形)则多其弩”,灵活机动地调 遣兵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夺取战斗的胜利。

在一、二、三号三个兵马俑坑中,?-号坑经过1978年到1987年两期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占一号坑面积的 32%;二号坑是1994年3月1日才开始正式发掘,而三号坑 发现最晚,却最早发掘完毕。由于它面积小,仅约五百二十平 方米,为一号坑面积的1/27,所以从1988年12月至1989年 9月短短10个月的时间就发掘清理完毕。它和一、二号坑一 样也是土木结构建筑,但形制也比较特殊,平面呈字形, 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5,2?5,4米。俑坑东边 中部有斜坡门道一个,东西长11.2米,南北宽3.7米。门道 与俑坑主体部分交接处用立木封堵,封门后的整个门道用五 花十-夯筑填平。俑坑内部分为三部分,为车马房和南北厢房。 车马房内出土了驷马髹漆木质战车一乘。如前所述,一、二号 坑也都出土了一些战车,但大多数都没有华盖和彩绘纹饰,而 且车上乘员一般都是三人,三号坑的这辆战车却是彩绘,并有 华盖,乘员四人。其中两人分立于车后左右角,两人一前一后 立于中间。四人均披甲短褐,腿缚絮衣,惟中间前面的一人所 披铠甲带彩绘花边。三号坑共出土步兵铠甲武士俑64件,其 中南厢房42件,北厢房22件,他们沿厢房周壁面内相向对称 排列,两列横叭之间形成灾道,说明这些武士俑的排列,不是 战斗队形的编组,而是瞥卫的行列。此外,坑内还出土了 300 多件实用青铜武器,其中钢殳有30件,圆筒形,首呈多角尖锥 状,出土时有的还保存有残髙1米的木柄。不同于一、二号坑 出土的戈、矛、剑等武器用于近距离格斗,殳主要在仪卫中发 挥作用。综观三号坑,无论其建筑布局还是车马特点,无论其陶俑排列还是兵器配备,无不反映出它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驻 军统帅的帷幄,是不同于一、二号坑的一个特殊俑坑,这样,三 号坑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代军阵指挥部完整的实物彤象资 料,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史上惟一的发现。

在二、三号坑之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未建成的废弃 坑,面积约四千六百平方米。它可能是与一、二、三号坑同时 挖掘的一组俑坑。它所以被废弃,当与秦末农民大起义有关。 公元前209年,亦即秦始皇驾崩的第二年t陈胜、吴广在大泽 乡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其中一支在周章的带领下 直逼秦都咸阳。这下秦二世胡亥慌了神,急忙召集群臣商量 对策D少府章邯出了主意,他说在郦山服役的刑徒可以武装 起来抵抗农民军,情急之下的秦二世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 ^^5人总比死人重要,遂采纳章邯的建议,匆匆大赦。当此 之时,现在称为四号坑的俑坑大概正在修建之中,既然来了赦 令郵山徒”转而成了章邯手下对付农民军的士兵,此坑的修 建自然也就中途夭折了。

由于四号坑仅有土圹,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和砖铺地,也 没有陶俑、陶马等文物,我们无法知道它若建成,里面又是怎 样的格局,但从一、二、三号俑坑发掘的情况判断,四者应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阵体系。这是 一个复活的地下军阵!它再现了秦王朝军队的兵强马壮。训 练有素。其步伍之严整,其组织之严密,其气势之磅礴,无不 令人感到,对于拥有这样一支军队的秦王政来说,“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地下军阵? 是为了显示他建立了并吞八荒囊括四海的偌大功业?还是为 了纪念在建立偌大功业中牺牲的千万将士?或者还有其他的 原因?也许我们仍可以从那个“事死如事生”的古老传统中找 到答案。为了死后继续生前的享乐,古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 修建坟墓,秦始皇也不例外。但秦始皇毕竟又是秦始皇,他自 有他的过人之处,当别人只考虑要在地下王国继续生前世界 享乐的时候,他还要考虑如何在地下也让享乐保持得更长久。 这位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既然相信自己会灵魂不死T肯定也 相信那些被他消灭的山东六国贵族同样灵魂不死,他袒心有 朝一日他们会找来报仇么他就有必要准备一支地下御林 军,把敌人堵截在自己的王国之外,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兵马俑 坑要设在秦始皇陵东门以外而坑中的兵马俑又面向东方的原 因所在吧。但要准备一支怎样的御林军呢?几寸高的木人木 马当然人不了好大喜功的秦始皇的眼,他相信的是他的虎贲 之士,是他们在征服六国的战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那么也只 有他们可以担当起保卫自己的重任。然而,作为国家支柱的 军队又怎能成为殉葬品?更何况,人殉制度也已为人们所不 容。那么在他看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有制造一批真得不 能再真的仿制品,于是俑的身材、服饰、神情无不酷似真人,至 于手中的武器,则径直用真的好了。史载秦始皇曾下令“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俑坑中的武器,说不定正是这“天下之吳”中的一部分。应该说,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出于功利目的(保卫 地下亡灵)而极力模仿实物的结果。

(4)史无前例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以东约五千米的骊山北麓。

2200年风雨剥蚀使这座陵墓失去棱角分明的线条显得 较为和缓,但庞然卧踞的偌大规模和俯瞰平川的恢宏气势依 然令人感受到“千古一帝”的威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 帝的陵墓,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陵墓中埋藏 的珍宝价值更无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大的未知数。

沿着石阶便道向上登攀,穿过夹道石榴树丛登上冢顶平 台,极目远眺,面渭水蜿蜒如带,南临麵山参差连绵。陵墓 建在骊山北簏冲积扇上,东西向莽莽平川一望无垠。

在“我辈复登临”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你的心头恐怕不 免会掠过几丝惆怅;“人事有代谢f往来成古今”,沧桑岁月改 变了一切。人们禁不住会叩问历史:陵冢的本来面目究竟何 等模样?除了巨大的陵冢,当年陵园到底何等景象?

①宏伟辉煌的皇陵。 —

目前秦始皇陵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底面积 12万余平方米。综合各种测量数据,原先陵冢底部南北长 515米,东西宽485米,底面积25万余平方米,比现存规模大 1倍以上。西方古代文明有过“世界七大奇迹”,其中遗存于 今的只有埃及金字塔。在那些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中,最大的 胡夫金字塔底座每边长232米,底面积53S24平方米。拿秦始皇陵与胡夫金字塔比较,秦始皇陵的底面积比胡夫金字塔 大3.64倍。

据《史记》记载,当年这座陵冢“高五十余丈”,折合12仏6 米,比大雁塔髙〖倍。秦始皇陵的现存髙度测量数据众说不 一,主要因测量基点不同造成。这里的地形颇似鱼脊,南高北 低,中间高东西两侧低,落差很大,站在不同基点上测得的数 据自然不同。加上陵冢封土流失后积存于周围区域,附近地 基明显抬高,陵冢相对髙度更显下降D例如:以北侧碑石为基 点测量为47.6米;从西此角原内城垣基部测量为76米;站在 更远的陵园外城北垣中部测量为87米。历史学家会同冇关 专家仔细查勘计箅了陵冢周围堆积的后期冲积土层,估计原 陵冢髙度比目前大约髙三十余米,与从陵园外城北垣测量的 高度数据恰好相吻合。

陵冢上当时也栽有树木,但不是石榴,而是松柏。一来因 为秦代还没有引进石榴;二来这是中国人的古老习俗,人们相 信冥冥中有一种恐怖动物叫做“罔象”,专门潜人墓穴攫食死 者的脑髄和肝脏,而松柏散发的特殊芳香会使“罔象”畏惧而 不敢前来。因此,当年陵冢是一座松柏葱郁的人工山。秦始 皇就把他的陵园定名“丽山",也叫“丽山园'

岁月流逝抹平了陵园地面建筑的所有痕迹。好在考古勘 查已基本探明陵园的布局结构。让我们站在秦始皇陵冢顶, 借助形象思维复原这里历史上有过的宏伟画面:陵园是一座

占地二百多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巨大建筑。巨大的陵冢雄踞在陵园中心的南侧,环绕陵冢有呈长方形“回”字状的内外两重 城垣,内城垣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垣南北长 2165米,东西宽940米。城垣底宽8米,按通常比例推算,城 垣高达20米以上D城垣四面各有一门,除四门城楼外,四角 还有角楼。当年陵垣上旌旗猎猎,迎风飞舞,甲士执戈,凝然 肃立,好一派森严肃穆气象!

内城是陵园的核心。除陵冢占去南半部外,它的北半部, 即从陵冢到今公路以至更北的这一区域当年还有些什么?猜 想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巨型宫殿吧!它的面积达4500平方米。 虽然对它的建筑形制、高度与装饰目前所知甚少,但仅有的发 现却意味深长。这是一块巨型夔纹瓦当,直径6〖厘米,人称 “瓦当之王”,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展出。61厘米这个数字 本来箅不得吓人,可是,61厘米直径的瓦当之大却超出了我 们的想像^它像一张小圆桌子。瓦当不过是简瓦前面的饰 件,用于宫殿屋檐下遮挡保护椽头。瓦当的直径与简瓦的宽 度相等。这块巨型瓦当,我们可以知道这座宫殿上覆盖的是 巨瓦。如同根据一个人的鞋码大小和步间距离可以推算出他 的身髙一样,由巨型瓦当和臣瓦.我们可以做一种合乎常识的 整体构想,使用这艘巨大瓦当的宫殿,该是何等的气势!何等 的宏伟辉煌!

这座宫殿的名称叫寝殿,专门供秦始皇死后的灵魂饮食 起居3据史籍记载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立于墓侧”。 照这种说法,在陵冢旁边建造寝殿也算楚秦始皇的一大发明.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认为,人死之后只不过进人另一世界。 死者的灵魂保藏在墓室内,也和活人一样需要饮食起居。所 以,自春秋晚期有了坟墓之后,都在墓顶建造寝堂(王族叫寝 殿),四是供奉,叫“事死如生”。但墓冢顶部的面积毕竟有限, 无法建造巨型寝殿,于是秦始皇搞了番改革,把寝殿移建在陵 冢北侧o寝殿的规格和皇帝生前居住的宫殿完全相同,供奉 程式也完全一样。殿内设有皇帝的座位(叫神位)、床榻、几 帐、匣柜、被枕、衣服及其他生活用品。宫人们如同秦始皇在 世时一样,每天为他的灵魂收拾整理床铺,端来盥洗用水,一 日供献四餐,由国家委派级别相当髙的寝园令掌管这些事务。

相隔2200年的现代人想像官人们一本正经诚惶诚恐地 侍奉并不存在的皇帝的情景,不免会感到有几分滑稽。但这 却是历史上绝对真实的一幕。

内城北半部除发现寝殿遗址外,还有排列成组的便殿基 址,特别在今公路北侧分布更为密集。可见陵园的内城相当 于皇宫。

内城与外城垣之间的框状区域,至少已发现几组地表建 筑遗址。据发现的文物判断,它们是陵园中掌执陵寝彳共奉膳 食的侍从史会,包括宫女、警戒守卫人员的住所等。

②思而不解其果。

切莫以为具有双重城垣的陵园便是秦始皇陵区的全部。 兵马俑坑的发现和随后在附近展开的大范围考古调査使入们 的眼界与思路豁然润开。秦始皇陵坐西朝东。坐西,本是当时的传统葬俗,以东向 为尊,西方为上。秦始皇的先祖们,无论陕西凤翔县秦西陵的 18座秦公墓园,还是临潼县秦东陵的秦王陵园,方向均坐西 朝东。秦始皇也不例外。地宫墙的四周虽都有斜坡通道,但 其他方向勻各有1条,惟独东门有5条,证明东门是面对朝向 的主门^从陵园外城东门延伸出去的东门大道相当于后世的 “神道”,是整个陵区的主要通道。在陵园以东约四千米的临 潼县大王镇石张村附近,至今残存一座约七米髙的秦阙,那大 约是进入秦始皇陵东门大道的标志。经初步勘查,陵区至少 包括南北与东西各为7.5千米,方圆约五十六平方千米的范 围。

在以东门大道为轴心的陵区两侧f现已发现大量陪葬墓 和各种殉葬坑。

外城垣以东约三百五十米外的东门大道南侧,发现一片 陪葬墓群。经试掘其中的7座,死者有男有女,年龄10?30 岁不等,尸骨有的四肢分离,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身上遗留箭 镞,但金、银、玉器各种殉葬品却显示出生前身份高贵非同一 般3这里埋葬的楚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秦二世继位后,为 了巩固统治t对他们大加杀戮。这种骨肉相残事件,历史上屡 见不鲜D陪葬墓群以东发现3行密集排列的80座马厩坑。 马厩坑有多种形状,分马厩和俑坑两类,马厩坑内葬有马匹, 并有陶制跪坐圉夫(马夫)俑和盆罐等喂养马匹的工具;俑坑 内仅有跪坐俑和工具。
东门大道北侧除发现著名的兵马俑坑外,也有陪葬墓分 布,此外,还有尚未判明殉葬物的殉坑。

深入全面细致的勘查与发掘尚待进行。方圆56平方千 米内随时可能爆出特大新闻。不过,可以肯定一点:根据陵园 建筑遗迹分布圈出的这一范围无疑是相当保守谨慎的,实际 上当年秦始皇陵的范围肯定大得多。究竟可能有多大呢?按 照一种富于想像力而又言之成理的观点,它的尽头直到黄海 之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大规模出巡,3次直抵东方海 滨,并刻石歌功颂德。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据《史记》记载,秦 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以为秦东门。” 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的朐县海上竖立起了帝国的东大 门。二千多年来t从来没有入把它与建造秦始皇陵这两项同 时进行的工程联系起来作过思索。直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 之后,有心人才猛然发现,那座“秦东门”的位置,恰好正东对 准秦都咸阳与秦始皇陵东门大道。咸阳——秦始皇陵——秦 东门恰好位于同一纬度!

怎么看待这一令人震惊的事实呢?也许是极偶然的巧 合。但更有可能是精心设计的安排。联系到一律面向东方肃 立的兵马俑和整座陵园坐西朝东的总体设计,联系到秦始皇 好大喜功的性格和终其一生对东方蓬莱仙境的极度向往,把 远在1000千米外海滨的“秦东门”视为秦始皇陵的组成部分 应当是有道理的。
远在2200年前,在现代测量仪器远未发明的技术条件 下,人们怎么测出这条纬度的呢?人们怎么掌握地球表面髙 精度测量与计算技术的呢?这是秦始皇陵留给我们的一个神 秘的不解之谜!

③皇陵又一疑惑。

面对秦始皇陵下一片空旷的原野,游览过金字塔的游客 不免会为之惋惜:既然秦始皇建陵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远远 超过古埃及金字塔,当年何不干脆建一座“世界之最”的金字 塔?为什么这里竟然没有留下一块古代石刻?

并不是这位皇帝的一念之差。秦始皇建造陵墓的目的本 来就不是供后人瞻仰怀念。他虽有超越一切的无限权力,却 不能超越传统文化观念u他同样深信存在“罔象”,这是无法 逾越的障碍。如果造一座巨石陵墓,陵上怎能栽植松柏?怎 能防止“罔象”危及灵魂安全?

秦始皇陵前没有留下任何石刻,原因也并不在于技术能 力。中国古代的石刻至少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已经 出现。秦代早期遗留的石鼓文至今仍陈列在:lb京的故宫博物 馆。秦始皇出巡时也曾多次刻石铭功。修建秦始皇陵时更是 大规模开采石料,单是秦始皇陵西北不远的今郑庄、砖房村一 带,就有一座占地达75万平方米的石材加工场,直到20世纪 40年代末,那里仍遗留遍地巨石。但建陵使用的石材统统都 被埋人地下。

为什么连块墓碑也不留呢?人类社会的许多事物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墓碑也是如此。中国远古时 的“碑”只是竖立在宗庙门前的木柱。秦代还没有在墓前放置 墓碑石刻的墓葬风俗。我们知道,在秦始皇之前的战国时期, 各国都没有这类制度风俗。如果秦始皇开创这种制度,历史 必定有所记载,而且一般也会被西汉王朝继承。基本上全盘 承袭秦代墓葬制度的西汉王朝所有皇帝陵墓都没有墓碑石 刻。由此可以断定,秦始皇瞍当年也没有墓碑石刻。

顺便说一句,也有人对秦始皇陵没有皇后陵感到奇怪。 这一点,倒是与这位信奉极权主义的皇帝性格及思想逻辑一 致的。虽然有“后宫列女万余人”,她们也为他生了二十多个 儿子、十来个女儿,但秦始皇没有册封过皇后。他似乎对她们 持“一碗水端平”的态度,自然也用不着为皇后建造陵墓了。

④半裸俑和最重的秦铜鼎的发现Q 接着考古工作者在石铠甲坑附近又进行了进一步考古钻 探,在此坑南部40米处又发现了一座呈东西向长方形、两端 分别有斜坡门道,长72米,宽12?14米的陪葬坑。1999年5 月,始皇陵考古队对诙坑进行了试掘。此坑内有东西向过洞 三条,其建筑结构与石铠甲坑基本相同。在此坑的中部发现 —件重达212千克的铜鼎,铜鼎通高60厘米,是目前发现重 量最重的一件秦铜鼎。铜鼎子母口内敛,中径60.5厘米,附 耳鼓腹,下有三个蹄状足。鼎腹部均匀排列有两列六组变形 蟠螭纹,交错缠绕,图案精美刻画精细。鼎足部有兽面纹,显 示出变形饕餮的狞厉。此鼎应为秦王室礼制重器,它为研究秦代礼制和青铜制作工艺有着特别意义。

在此坑北部过洞里仅九平方米的试掘方内,出土了十余 件雕塑精致、风格独特的秦代陶俑。这些陶俑与秦俑坑中的 俑明显不同是它们均赤裸上身和下肢,只在腰部饰一短裙。

出土的这十余件陶俑形体大小,雕塑造型各不相同。陶 俑的外表还饰有白色、红色彩绘,裙上并饰有菱形、星状等彩 绘图案。这彳比雕塑的发现更显示出秦代雕塑大师的塑造技艺 和写实主义风格。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俑似为角抵等“百 戏”艺人身份陪葬地下侍奉秦始皇的。

⑤六件彩绘跪射武士俑和一件绿面俑的出土及保护。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第二阶段,以清理二号俑坑弩兵军 阵为重点。棚木层以下的陶俑等遗物逐渐被揭示出来。目前 已出土六件彩绘颜色保存完好的跪射武士俑和一件彩绘级面 俑。这几件彩绘秦俑,有的已全部面世,有的则安详倒卧,有 的则半霜尊容,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彩绘秦俑是十分罕见 的。

从发掘现场来看,首先这几件彩绘俑的颜料结构与分布 各不相同。有的在陶俑上涂一层生漆,再在生漆上绘一层颜 料或两层颜料;也有的仅在某些部位只涂一层或两层生漆而 不彩绘的。其次这几件陶俑彩绘颜色也多姿多彩,发髻及发 带上主要为赭石色或朱砂红,面部为粉红色,领部为粉绿色, 手为粉白色或深红色,袍衣为粉绿色,腿部为粉绿色或深红 色,脚面为粉白色,方口履为赭石色等等^再次,这几件彩绘秦俑造型艺术写实,整个形体的比例同真人大小,细致的面 部,也刻画真实D这些形象生动逼真艳丽的秦俑,是秦兵马俑 雕塑艺术精品的代表作^

1999年9月10日,考古工作者还在二号俑坑发现一件 脸部涂有绿色的彩绘跪射武士俑头,这是自秦诵坑发现25年 以来的首次发现。这件绿面俑迥然异于其他已经出土的秦俑 面孔^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长时问埋藏或其他物质原因使其颜 色发生了化学变化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秦代工匠有意模仿某 些肤色较深的真人来绘制的;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某个工匠的 恶作剧所为。总之,众说种种,有待进一步研究考1正。
由于秦俑彩绘保护研究在实验室已走过了十多个春秋,
PEC200等作保护剂,经多次喷涂,使得这几件彩绘秦俑得到 了有效保护,至今仍色彩如初。这标志着秦俑彩绘保护研究 巳成功地从实验室阶段进人了发掘现场,为以后彩绘秦俑现 场的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3十大巅峰玄幻小说排行,元龙/斗罗大陆热度持续不减

玄幻小说是很多读者都十分喜欢的小说题材。本次就给大家推荐一下2021十大巅峰玄幻小说排行。其中《元龙》,《斗罗大陆...

  • 2022-12-31 20:29阅读全文 >>
  • 抖音秀恩爱特别火的一段话,每一句都幸福感爆棚(虐狗神句)

    抖音除了能够用来平时消遣一下时间之外,还可以用来记录生活,随手发一条抖音让更多人看到你的生活。还有一些情侣会在...

  • 2021-11-23 14:43阅读全文 >>
  • 世界上最大的树是什么,雪曼将军树(比15头蓝鲸还重)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蓝鲸,一般蓝鲸的重量能达到180吨,相当于3000个成年人的重量。不过接下来小编要跟大家说...

  • 2021-11-23 11:55阅读全文 >>
  • 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排名,咸水鳄最大最凶猛(体重接近2吨)

    说起鳄鱼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生物非常可怕,在水里和陆地上都能生存,而且还拥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锋利的牙齿能够非常轻...

  • 2021-11-23 11:46阅读全文 >>
  •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排名,黄石公园火山第一(美国90%人将会受灾)

    在地球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火山存在,这其中有着一些火山处于休眠状态,有一些火山则处于活跃状态中,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

  • 2021-11-23 11:38阅读全文 >>
  • 1995年北京375公交车灵异事件,竟有2人逃过这一劫

    在95年的时候在中国发生过很多灵异事件,比如95年的北京公交车灵异事件、95年成都僵尸事件、95年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 2021-11-23 10:01阅读全文 >>
  • 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意识短暂停留(灵魂回归宇宙)

    灵魂是从古至今最神秘的哲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人,那么人在死了之后,灵魂还存在吗?人死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人死...

  • 2021-11-23 09:59阅读全文 >>
  •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什么,澳洲杏仁桉树(高156米)

    如果要形容一棵树很高的话我们一般都会用参天大树来形容,那么树究竟能够长多高呢?你知不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有多高呢...

  • 2021-11-23 09:41阅读全文 >>
  • 盘点宇宙10大神秘谜案,宇宙黑洞里面是什么最令人好奇

    宇宙是大到无可想象的地步,整个银河系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你所知晓的宇宙10大神秘谜案是什么呢?在宇宙中存在着太...

  • 2021-11-23 07:11阅读全文 >>
  • 10本顶尖的历史穿越小说完结推荐,一品江山/家园一定要看

    历史穿越小说一直都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本次就给大家推荐10本顶尖的历史穿越小说,而且全部都是完结小说,大家不用艰...

  • 2021-11-23 06:50阅读全文 >>
  • 本周热文排行

    编辑推荐